9月8日,伴随着悠扬的沂蒙山小调,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尊龙凯时平台薛其坤,亮相第八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
薛其坤。图片由复旦大学提供
作为当代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薛其坤以其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电性研究中的开创性成就赢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菲列兹 伦敦奖、巴克利奖等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
薛其坤的工作目标并不止步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第一个方向是实验技术,包括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学、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这些设备,都是我的研究对象。另一个方向是新的前沿问题,包括表面物理、拓扑量子态、低维超导电性等。”
其中,液氮温区的超导电性问题是薛其坤团队重点攻关的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液氮温区超导问题就进入了学界的视野,但其原理是什么,现在还没有科学家能很好地解释,我们希望能在这一领域作出突破。2021年,我们就在这个方向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
谈到支撑自己多年科研求索的内生动力,薛其坤总会提起自己从沂蒙山区走出的人生经历。
“小时候,在沂蒙山区经历过的艰苦生活使我能经受得住‘7-11’式工作模式的考验。”他口中的“7-11”工作模式,就是每天12小时以上、每月26天以上、每年330天以上的高强度学术工作。
薛其坤以登山为喻,阐释心中的科研精神。做科学也就像登山,只有勇于挑战高峰,才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应该满怀豪情,用无限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登上科技之峰。“除了自己攀登的责任,我们也要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后辈登山者,回报自己的祖国。”
他寄语青年人要培养卓越的学术品味:“我认为杨振宁先生是学术品味与科学直觉的典范。他从很年轻的时候起,就大量阅读了各种优秀的学术著作和论文,这为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为此,薛其坤给了3点建议:多读文献,每篇文献都有可学之处;多请教人,每个人也都有过人之处;多听报告,每个学术报告都有创新之处。只要勤奋努力,日积月累,就能有所收获。”